风向变了,阿里启动双重上市
1.阿里申请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
7月26日一早,阿里巴巴集团就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授权集团管理层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提交申请,拟将香港新增为主要上市地。并且,在香港联交所完成审核程序后,阿里巴巴将在纽约交易所及港交所两地双重主要上市。
(截自阿里公告)
所谓“双重主要上市”,简单来说就是阿里将在纽交所和港交所拥有同等上市地位,即使在一个上市地退市,也不会影响到另一个上市地的上市地位。
往后,在美国挂牌的存托股和在香港上市的普通股依然可以互相转换,投资者可继续选择以其中一种形式持有阿里巴巴股份。
从港交所的角度来看,阿里选择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将显著拉高港交所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科研投入等技术指标,这也将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向香港转移。
对此,阿里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表示:“希望让更广泛多元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国和亚太其他地区的阿里巴巴数字生态参与者,能共享阿里巴巴的成长和未来”。阿里预期,双重主要上市地位将有助扩大其投资者基础及带来新增的流动性,尤其是可触达更多位于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的投资者。
消息一出,仅过去三个小时,阿里港股股价就较上日收市大涨超5%,重新突破100港元大关。这无疑对国内投资者起到了极大的振奋作用。
(截自港交所)
先前阿里虽然在港二次上市,但国内投资者无法购买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股上市的公司。而在双重上市以后,阿里将通过港交所规则快速纳入恒生指数,以后国内投资者大概率可通过港股通参与阿里的股票交易。
可以预见的是,在阿里完成双重主要上市以后,至少短期内将吸引来大量全球资金。此外,中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2.中概股纷纷回港
2018年,港交所上市制度迎来重大改革,“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也可在港交所上市。
具体要求为:公司是创新产业、以大中华为业务重心、市值大于400亿港币/市值大于100亿港币,且最近一个财年盈利不少于10亿港币、在合资格交易所上市至少两个完整会计年度等。
符合这些条件的公司并不在少数,之所以没有设置过于苛刻的条件,也是因为港交所想要满足一批中概股的回归需求。
这次改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二次上市,毕竟在上市成本低的情况下,又能享受更多的豁免条款。近几年,包括阿里、京东、网易、百度等巨头都以二次上市的方式,成功挂牌港股。
(图片来源:资本市场法律点评)
2021年底,港交所再次修改上市制度,此次主要放宽了“双重主要上市”。这就给了众多仍处于美股“水深火热”之中的中概股们一次求生的机会。
从安永的报告可以看到,2021年以来大量中概股股价都受到了腰斩。与这一年的高位相比,中概股市值跌幅总体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TMT企业的平均跌幅达29.35%。114家TMT企业中,有51家跌幅在50%-80%之间。
在美股波动严重的情况下,选择双重主要上市能够避免和美股ADR联动,保证相对独立的股价。因此,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国内互联网头部企业向港交所申请了双重主要上市。
今年3月16日,B站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批准一项动议,争取自愿转换至港交所主板双重主要上市。
(截自港交所)
消息一经发出,B站股价暴涨。当日美股暴涨47.56%,达到27.83美元;港股也大涨15.53%,达到207.6港元。目前其申请已获港交所确认。
4月11日,知乎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申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招股书显示,知乎计划在港交所发售2600万股公司A类普通股,并且该部分股份全部来自早期投资者。
也就是说,此次知乎在港上市并不增发新股,而是要在已经美股上市的情况下,完成在港股的双重主要上市。
5月11日,贝壳也将其A类普通股以介绍形式于港交所主板双重主要上市,同时继续在纽交所保持主要上市地位并交易。
知乎和贝壳之所以急于申请双重主要上市,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们都被纳入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预摘牌名单。如今它们已成功完成双重主要上市,即使美股摘牌,也能维持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
如今,双重主要上市已经成为了中概股回港的主流模式。一方面,借此可以应对美股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中概股企业的主营业务本就扎根于国内,国内投资人对其的态度也会更加理性,将业绩表现放在首位,而不是像美股那样过于情绪化。
同时,面对更加理解其业务和盈利模式的投资人,企业们也能将重心放在主营业务上,而非为了股价一味迎合海外投资人。
在阿里的公告中也可以看到,其认为“鉴于集团在大中华区拥有重大的业务运营,集团预期双重主要上市地位将有助扩大其投资者基础及带来新增的流动性,尤其是可触达更多位于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的投资者”。
一边是不稳定且难以管控的海外市场,一边是“轻车熟路”的国内市场,大多中概股企业的选择可想而知。至于阿里的决定,也无疑会成为国内企业的风向标。
同时,如果未来更多在美股受创的中概股企业选择以双重主要上市的模式回归,这对于提升香港资本市场在新经济领域的定价权、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等都有着重大价值。
3.美股退市的隐忧
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阿里选择在港双重主板上市自然是利好消息,毕竟以后投资者们购买中概股会更加方便,并且还能分享国际市场的增长红利。
但同时,很多投资者也会担忧,中概股扎堆申请双重主要上市的背后,是否意味着中概股在美退市风险正不断加大?
今年上半年,中概股企业大规模开启股票回购。3月22日,阿里宣布继续扩大回购,将股份回购计划总额由150亿美元,扩大至250亿美元,回购将持续至2024年3月底。此次回购的规模几乎已相当于阿里市值的十分之一,创下了中概股史上最大规模的回购记录。
此外,腾讯、B站、BOSS直聘等公司也纷纷宣布,要执行从数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的股票回购计划。回购热潮的兴起,主要还是因为美股动荡,中概股企业极力试图稳定投资者情绪。
以阿里为例,其美股股价曾在2020年10月一度高达320美元。但今年以来,其股价一路下跌,最低谷时只有73美元,跌幅高达77%。
(截自纽交所)
但即便如此,发出双重主要上市公告后,各中概股企业还是强调会尽力维持美股上市地位。比如贝壳就曾声明:“本公司将继续确保遵守中美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持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地位”。阿里也强调:“香港和纽约同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开放、多元、高度国际化是两者共同的特质”。
由此可见,中概股企业自身是肯定不愿从美股退市的。
诚然,包括阿里在内的诸多优质交易标的加入后,将会增强港交所对全球市场的吸引力。但无法否认的是,纽交所目前仍是全球市值、交易量及交易量增速均位居第一的交易所。
彭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16日的30天里,香港股市日均成交额跃升至250亿美元左右,已大幅超越伦敦交易所,但也只相当于同期纽交所的六成。
而像阿里这样的巨头,其大部分交易量还是发生在纽交所,并且港股的流动性也还跟美股有着很大差距。此前就有媒体报道过,2021年,阿里港股的流动性只有美股的35%左右。
尽管美股波动强烈,让人“又爱又恨”,但其市场潜力就明摆在那里,容不得阿里们有放弃的念头。它们的选择,就像张勇在随公告一同发出的年报中所说:“世界是多变的,价值是永恒的。越是在不确定性陡增的时代,越要积极寻求真正有价值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