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的背后,中小商家苦不堪言
1.价格战压力给到中小商家
很多商家大概都有这种感受:现在的电商店铺,好像每一年都比上一年更难做。
是的,电商流量的红利期正在慢慢消退,转向平稳了。
随着“抖快”等新电商平台的冲击和“猫狗拼”老电商平台的内卷,平台之间的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为了吸引消费者,许多平台都匆忙压低商品价格。
“全网最低价”成了众多电商平台的兵家必争之地。
比如抖音在前不久便将“价格力”设为了2024年优先级最高的任务,天猫在去年双十一不断强调“不止满减”“买贵必赔”,京东去年直接将自营和POP商家放在同一条起跑线,指出“谁能做到低价,就给谁流量倾斜”。
但是,许多“最低价”的优惠,中小商家承担不起。
平台要求商家,如果想参加活动,就必须要设置大幅度的优惠力度。
为了在平台上获得更多的流量和GMV,中小商家们不得不压低商品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出售。
长此以往,这些中小商家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在电商行业的价格战中,“最低价”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大部分中小商家在为这场战争买单。
为了在平台上获得一席之地,他们不得不压低商品价格、支付高额的佣金和服务费。
图源:网经社
尽管利润微薄,中小商家们往往没有太多选择,只能继续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努力生存。“你不做,有的是人去做”的心态很好反映的当前电商市场的竞争压力。
而且近两年,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拥抱了“仅退款”这一讨好消费者的举措。
从2019年拼多多推出“仅退款”开始,到2020年9月抖音电商更新“仅退款”,再到2020年年底淘宝、京东也开始支持“仅退款”,可以看出“仅退款”正在成为电商平台的主流趋势。
“仅退款”政策的出台,无疑简化了退货流程,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各个平台也都设立了评估系统,从店铺信誉、售后服务质量到商品真伪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以确保“仅退款”政策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有许多问题不可避免。某些消费者利用“仅退款”政策的漏洞,故意钻空子“薅羊毛”,获取不正当利益。
例如,某些消费者在使用过商品后,再故意损坏商品或者以其他理由要求退款,然后再次购买同样的商品,以此循环往复,获取更多的商品而不用付款。
这种行为无疑让中小商家雪上加霜。
2.中小商家困境丛生
电商平台已经不是过去那个“谁来谁赚钱”的地方了。
在早期,许多商家确实能进入市场便轻松赚大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渐渐变得饱和,这种局面已经不复存在。
如今的电商环境对于中小商家来说,更像是资本的竞技场。
市场上的马太效应格外明显。卖爆的商家一飞冲天,赚得盆满钵满,而挣扎的中小商家只能充钱买流量,以维持广告位和流量,日益艰难。
更别说以现在的消费趋势来看,消费者购买力普遍下降,进一步加剧了中小商家的困境。资金链紧张成了普遍现象。经营困难,即使有好产品,也很难获得市场份额。
虽然说,从去年开始各个电商平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争夺中小商家。
例如,抖音电商降低了开设店铺的门槛,并引入了“个人店”模式,以吸引更多的中小商家。
京东也出台了包括“春晓计划”在内的12项扶持政策,为个体卖家提供了快速入驻通道、零成本试运营、以及价值2100元的新店大礼包等福利。
图源:京东
电商平台对中小商家的争夺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然而,这场竞争的根本目的,在于中小商家能为电商平台拓展下沉市场。在价格战的影响下,降价、再降价成了这些商家的现状,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
参加活动对商家来说,主要目的已经从盈利转变为清理库存和提升销量。
在非促销的时期,为了维持销量和市场地位,中小商家不得不投入更多的钱来购买流量。
有商家感叹:“只要一不花钱买直通车,就不来生意,甚至有时候买直通车的钱都挣不回来,挣点亏点挣点亏点……”
这种“烧钱”的做法进一步压缩了他们的利润。
传统电商模式对于中小商家来说已经足够具有挑战,新兴电商模式如找达人直播带货一类,对中小商家来说也并非易事。
一方面,与头部主播合作的坑位费太昂贵,对于小商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这种高成本投入在没有充分转化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商家的财务状况造成压力。
另一方面,与中小主播合作,虽然可以降低入场门槛,但是可能会面临ROI太低的问题。加之主播的粉丝基础和专业能力都参差不齐,很难保证曝光率和销量。
“达人带货直播”这一风口,中小商家很难把握。
3.中小商家的出路在何方?
价格战的产生并不是平台间的恶性竞争,而是市场趋势下不可避免的结果。
但是紧跟市场变化,中小商家仍然能在“危”中寻“机”。
从行业消费趋势来看,我们可以观察到消费者正在变得日益理性,购买力正在下降,与此同时,生产力正在提高,生产过剩的问题愈发凸显。
在这种经济背景下,销量逐渐上升,平均客单价却逐渐降低。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产品,想要“低价高质”。
优化供应链的成本是趋势所在。
面对当前的市场压力,许多中小商家已经开始转向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而非单一的纯电商模式。
在工贸一体化的框架下,商家不仅稳定了货源,还消除了中间商的成本,从而有效降低了整体运营成本。
中小商家还要尽可能减少对平台流量的依赖,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先“捕鱼”,吸引潜在顾客进入私域流量池;再“养鱼”,通过持续的互动和服务,培养顾客的忠诚度,促进复购。
这样的私域流量粘性更高、更稳定。
比如瑞幸,通过公众号、APP等私域运营手段,搭建起了3万余社群。这些社群让复购人数提升了28%,月活跃人数提升10%。
图源:WedoTalk
不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实施多平台布局可以成为中小商家的选择之一。
这一举措不仅可以分摊经营风险、还能增加营收渠道。
近几年,监管部门对“反垄断”持续监察,以及去年阿里因“二选一”向京东赔付十亿一事,都清晰表明了商家的选择可以不局限于某一个平台上,横向发展。
每个电商平台都有着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和品味偏好,商家可以结合自身商品特性,深入研究各个平台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市场定位。
拓展跨境电商也是一种跳出平台内卷的方式。
在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下,一些平台如SHEIN、Temu和TikTok Shop等都陆续推出了全托管、半托管的模式,助力商家“无痛”开店。
这种模式让商家在没有丰富国际运营经验的情况下,也能轻松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平台提供了一系列包括产品上架、物流管理、本地营销等环节,商家能够将精力集中在品控上,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虽然找达人直播带货对中小商家来说会遇到资源成本上的限制,但是商家可以选择店播为自己引流。
直播中,商家直接与消费者互动,讲解商品的特点和优势。这种方式更方便树立品牌形象,积累店铺粉丝,促进店铺的长期发展。
相比于明星一样的达人带货,店播更类似于线下专卖店的导购,介绍商品清晰详细、销售效率也高。
随着国内电商市场流量逐步进入“存量”阶段,头部品牌依然能够享受平台的优惠条件和流量支持,而中小商家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但是相比于尾大不掉的头部品牌,中小商家能更方便灵活地调整策略,跟随千变万化的市场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