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钱的每日优鲜,开始变卖资产
一、“生鲜电商第一股”被迫离场
8月24日,在距离每日优鲜宣布大裁员、关闭极速达业务不到一个月,其便利购业务又以3000万的价格被收购,有“生鲜第一股”之称的每日优鲜似乎真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2012年,各类资本和互联网巨头涌入生鲜电商赛道,每日优鲜、天猫生鲜、盒马鲜生、顺丰优选等平台纷纷成立。2019年,社区团购兴起,生鲜电商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除了京东、美团、拼多多等头部平台相继加入抢夺市场,还有不少线下实体店铺加入争夺,一时间战局混乱,胜负难分。而每日优鲜作为最早迈入市场那一批,面对僧多肉少的情况逐渐开始了它的扩张行动。
为了实现扩张,每日优鲜选择的第一步是“烧钱”。
每日优鲜于2014年成立,其业务分为前置仓、零售云以及菜场三个模块。其中前置仓板块包含了“便利购”与“每日一淘”两条业务线。每日优鲜便是通过首创的前置仓模式,将仓库覆盖在周边三到公里,以实现30分钟内送达。
而到了2017年,同为前置仓模式的叮咚买菜成立,每日优鲜将其作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还声称要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把叮咚买菜“干趴下”。同年每日优鲜便成立了无人零售货架公司便利购,希望通过便利购拓展新业务,赢得竞争主动权。
2018年,每日优鲜提出覆盖100个城市、拓展1万个前置仓、服务1亿规模的消费者的“百城万仓亿户”计划,加速扩张速度。
2019年,每日优鲜拿出10亿资金打起了价格战,从媒体投放、用户补贴、扩大前置仓的面积和库存量等方面入手,试图通过烧钱击垮竞争对手叮咚买菜。
每日优鲜前置仓
2020年,每日优鲜在获得两轮融资后再次发起价格战,用融资补贴用户,在没有利润支撑的情况下,每日优鲜进一步扩大了亏损面。
而在疯狂砸钱后,每日优鲜迎来的是持续的亏损。根据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2021年预计净亏损可能超过37亿元。短短4年多时间,每日优鲜烧掉了100亿元。
对每日优鲜来说,如今便利购业务被收购也许是它最好的结局。
二、资不抵债的每日优鲜
每日优鲜也有过辉煌时期。在2018年上半年,每日优鲜在生鲜电商行业的用户规模占比突破50%,连续4个季度领跑行业,那时每日优鲜的未来可谓是一片光明。
此外,据公开信息显示,从创立到上市,每日优鲜先后获得了10轮共计超110亿元的融资,在2015年5月到2017年3月的发展巅峰时期,每日优鲜连续拿了5轮投资。
可是,融资的钱都被每日优鲜拿出来“烧”光了。据每日优鲜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每日优鲜流动资产总额约31亿,流动负债总额却达到了32余亿。每日优鲜一边陷入资不抵债,另一边还在持续亏损。
2021年6月25日,每日优鲜赴美上市。上市第二天,开盘即破发,跌超18%,盘中跌幅一度超过36%,截至收盘,该股跌幅为25.69%,总市值22.74亿美元。自今年4 月下旬以来,每日优鲜的股价接连创新低,市值从22.74亿美元到0.64亿美元(不足4亿人民币),跌去97%。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日优鲜的问题是日积月累的。
首先,扩张不计后果。“少的拖欠几万元钱,多则达到几百万元”,2022年,每日优鲜因长期拖欠货款,被供应商联合起诉,8月4日,北京市消协约谈了每日优鲜。
其次,前置仓投入成本过高。每日优鲜凭借着砸钱扩张,规模也越来越大。可是生鲜电商规模越大意味着投入成本越高,尤其对前置仓模式来说,每多建设一个前置仓,就需要多一笔高额成本。
最后,社区阵地丢失。不同于线下门店拥有天然流量加持,生鲜电商的用户忠诚度较低,消费者主要就是看价格,而每日优鲜的价格比叮咚买菜、美团优选等生鲜电商要高不少。
对比叮咚买菜与每日优鲜可知,叮咚买菜核心用户客单价66元/单,而每日优鲜核心用户客单价高达98元/单,高出叮咚买菜40%,“高贵的客单价”让每日优鲜丢失了社区阵地。
此外,消费者无法提现、商品质量下降、订单无法退款等问题频频出现。截至8月25日,每日优鲜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的投诉消息便多达3492条。
显而易见的是,每日优鲜的核心问题在于自身无法盈利,其生鲜仓储、配送的成本又高,需要时刻不断填充,但一个“无底洞”是不可能填补好的。
总而言之,每日优鲜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商业危机,至于它能撑到几时无人知晓。
三、生鲜电商“剩”者为王
每日优鲜在前置仓身上栽了一个大跟头,这让其它电商平台开始怀疑前置仓模式是否有可行性。
而此时叮咚买菜却迎来阶段性盈利,前置仓模式又似乎还有希望。
就目前来说,生鲜电商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门店到家模式,如达达、京东。二是前置仓模式,如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三是社区团购,如美团优选、多多买菜。除了这三种模式之外,也有线下菜市场业务加入到生鲜电商赛道上来。
(图片截自买购网)
不管是通过哪种模式运营,生鲜电商要实现稳定盈利,需要保证订单数量上升、管理水平提高、供应链完整,这些并非是砸钱就能实现的。
从当前整个行业来看,规模虽然很大,但受用户的消费习惯、仓储及配送成本、生鲜产品的损耗等因素影响,生鲜电商平台几乎“无利可图”。
但在这种情况下,叮咚买菜却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据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叮咚买菜第二季度总营收为66.34亿元,同比增长42.8%;其二季度净亏损仅为3450万元人民币,亏损额相比过往单季竟大大缩减。
而叮咚买菜取得这样一份成绩,离不开“开源节流”。叮咚买菜加大对自家品牌与商品的研发,实现开源。此外以抛弃二三线城市市场,聚焦更有前景的一线城市,实现节流。据咨询公司Mob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生鲜电商用户主要集中在一线与新一线城市,占比达到62.9%。
在每日优鲜正“滑坡式”下落的时候,叮咚买菜却取得了罕见的盈利成绩,叮咚买菜能否前置仓拥有价值和可行性,让人拭目以待。
放眼整个行业不难看出,生鲜电商当下靠“输血”难以改变现状,而通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保障配送效率,在寻找到稳定盈利模式之前不要冒险寻求扩张发展,如此才能获得长久性发展。
如若反其道而行之,必然会陷入困境,甚至成为下一个每日优鲜。
生鲜产品与大众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此外伴随着大众消费升级,人们对于生鲜电商的需求增多,这都代表着生鲜市场机会众多、发展空间充足。
也许短期内,生鲜电商行业还是会大量“烧钱”,但各电商平台确实没有放弃这个市场的理由。至于谁能撑到最后,或者探索出更有可行性的新模式,还需要市场进行检验。
只不过,每日优鲜是第一个掉下马车的。它的过去和将来,或许会给生鲜电商行业一些警示,告诉各大生鲜电商平台:只亏不盈并非长久之计;用融资来填补漏洞并非可行之法;不合时宜的扩张并非成功之道,而从每日优鲜的溃败中获取有利信息,完善自身管理才是众平台当下应该做的事情。
简言之,寻求转亏为盈,实现自身的健康增长,才是当下生鲜电商平台打破僵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