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研究院发布冬日暖经济数据报告

  11月28日消息,京东研究院近日发布了冬日暖经济相关数据报告。报告显示,防寒保暖是秋冬刚需,超七成消费者每年花费上千元购置保暖服饰,其中500元以下的占5.6%,500元至1000元的占21.8%,1000元至2000元的占35.6%,2000元至5000元占比27.1%,5000元以上的则为9.9%。

  超七成消费者今年冬天会继续添置新的保暖服饰,国货品牌受到青睐。在消费者对国内外品牌的倾向占比中,国内品牌占比63.8%。而提前买、随时买是大多数消费者的御寒选择,37.9%的用户会选择天冷前选购,38.2%的用户则是喜欢就买。

  京东研究院研究员介绍,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数据显示,超过51%的保暖服饰消费者是高价格敏感性客户,14.3%的用户表示只在打折促销时会选择购买。每年11月份是羽绒服等防寒保暖服饰购买高峰期,大家习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到来之前做好准备。随着次日达、当日达乃至即时达成为电商物流标配,“即买即穿,即时保暖”为年轻人提供了新选择。

(图源京东研究院,下同)

  报告显示,实用性带动保暖产品功能升级。其中,适应不同穿着场合需求的羽绒服增速领先全品类。2021年,滑雪羽绒服成交额同比增长376.71%,是2020年的4.7倍。极寒羽绒服同比增长178.08%,商务通勤羽绒服同比增长46.10%。

  消费者在选购羽绒服时关注的因素包括:品牌和口碑(54.8%),面料及材质(56.1%),保暖性(54.1%),设计及款式(53.5%),价格(38.3%)。可以看出,面料和材质是消费者选择羽绒服时最看重的因素,而高端面料和材质更是受到消费者追捧。部分高端及高科技材质产品成交额增速为:Gore-TEX高科技面料羽绒服增长415.14%,石墨烯内胆羽绒服增长87.88%,氨基酸保暖内衣增长181.36%等。

  大多数消费者在选购羽绒服时还会关注含绒量以及充绒量,在选择保暖内衣时更看中保暖性。发热、透气、吸湿的面料则最受消费者欢迎,同时,在保暖服饰搜索关键词中,中长款、保暖、加绒加厚、轻薄、抗寒等词语都有出现。

  在保暖服饰购买人群方面,中老年消费者更重视防寒保暖,56岁以上年龄段的消费者在保暖品类偏好指数中达到167,26岁至45岁的偏好指数为66。此外,京东研究员介绍,南方成为保暖服饰增长的新高地。数据显示,除了长江流域,海南、福建等省份成为保暖服饰成交额增长最快的省份。在海南地区,整体品类增长67.9%,羽绒服增长92.3%,保暖内衣增长87.6%。

电商资讯*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文章网址:http://www.cnecn.com.cn/hangye/lingshou/2022-11-28/8242.html
赞 | 0